养生保健

养生保健
位置: 首页 > 养生保健 > 正文

寒露养生知识

作者:   时间:日期:2025-10-12 10:41:38   点击数:

畅意安神,起居养身

肺主调节全身气、血、津液,与悲忧相应。秋季悲伤过度易伤肺,导致气消血滞,出现短气、咳嗽等症状。秋高气爽时,户外登高远眺有助于宣肺、解忧。适当运动可促进气血流通,强壮筋骨,但需循序渐进,量力而行。运动宜选微汗,避免大汗伤阴损阳。五禽戏、太极拳等活动及慢跑、爬山等运动,均可激发人体阴阳气血,促进心身健康。

阳消阴渐长,秋燥宜润养

“春捂秋冻”中,“秋冻”指在秋季不过早添衣,通过适宜凉爽刺激锻炼人体耐寒能力,顺应阳气敛藏,预防风寒。但深秋冷空气频繁,容易感冒,需注意避免受凉,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,养护阳气,不宜再“冻”。寒从足底生,足底脂肪薄、血供少,易受寒,脚部受凉和气温骤变还易引起消化紊乱及上呼吸道问题,导致抵抗力下降,病邪易入侵,引发咳嗽、气管炎、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。

足部保暖至关重要,鞋袜的保暖作用有时甚至超过衣裤。要护阳气,推荐热水泡脚不但能促进气血运行,还可以疏通全身经络,强健身体。以饭后两小时,用40~45℃的热水浸泡15~20分钟为宜。

热水加姜,散寒活血、预防感冒;热水加盐,清洁消毒、防止脚气;热水加醋,调节紧张神经、利于睡眠;热水加花椒,驱散寒湿、消除水肿;热水加艾叶,祛寒通经,缓解怕冷、痛经。

深秋时节,凉燥犯人,易伤肺胃,易出现畏寒怕冷、发热无汗、头痛、口鼻咽干、干咳少痰的症状,也可见皮肤干燥,皱纹增多,毛发脱落,大便干结。在饮食上,建议遵循“滋阴润燥,少辛增酸”原则,适量多食银耳、莲藕、冬瓜,及豆类、菌类、海带、紫菜、梨、香蕉、柚子、柿子、甘蔗汁等。

寒露时节饮食养生

百合薏仁粥

原料:百合10克、薏苡仁100克、大枣5枚、甜杏仁10克、白果10克、冰糖适量。

制作:大枣和白果洗净,薏苡仁漂洗,浸泡以上诸料后放入锅中,加水大火烧开,煮沸后改用小火煨。再将百合、甜杏仁洗净,一同放入锅里,小火慢煮至粥黏稠,加冰糖调味后即可食用。

功效:滋阴润燥,适用于咽痒、咳嗽、痰少、气喘的患者。

五汁饮

原料:适量鲜梨、莲藕、荸荠、芦根、麦冬。

制作:将鲜梨、莲藕、荸荠分别洗净、去皮、切块;芦根洗净,清水浸泡30分钟;将所有食材倒入锅中,加水1500毫升;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30分钟即可。

功效:鲜梨清热止咳、润肺化痰,生用能清热,熟用可养阴;莲藕清热润肺、凉血化瘀;芦根清热凉血、除烦止呕;荸荠清热化痰、消积利湿;麦冬润肺养阴、清心除烦、生津。五药作汁,和而为饮,功擅养阴清热、清肺润肺。

经络畅和,腧穴调养

人体的生理活动会随自然界阳消阴长的规律改变。可通过按摩风池穴、曲池穴等来预防感冒;通过按摩迎香穴宣通鼻窍,预防鼻炎发作;燥邪易伤阴津,可常按三阴交穴,以滋阴生津、润燥清热。

风池穴:位于颈后区枕骨下两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,后发际上一寸,横平风府,是治疗风证之要穴,头部疾病之常用穴。

曲池穴: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。

迎香穴:位于两侧鼻翼外缘中点处,当鼻唇沟中。

三阴交:位于小腿内侧,内踝尖上三寸处。

导引养生

行功:每日丑寅时,正坐,举两臂,全身上托,左右各三五度,叩齿、吐纳、咽液。

动作分析:寒露导引在每日清晨,盘腿正坐,举两臂上托,带动身体向上拔伸,重复三至五次,结束时叩齿、吐纳、咽液。

本式通过托掌引领身形向上再向外,形动则能引导气机随之向上、再向外,以应肺的宣发之象。秋主收,锻炼的重点在于肺气敛降,宣发气机是为了更好地下降,即动作结束时落手,身形向下,气机随之下降。

天地萧瑟,千里覆霜,草木零落,气候寒凉,深秋时节,带来悲秋思乡之情,但仍有辽阔悲壮之美,寒露已至,请勿忘添衣。

 

 

文章来源:学习强国——健康知识

地址:中国•锦州  凌河区松坡路三段40号 Address: No.40,Section 3,Songpo Road,Linghe District Jinzhou City, Liaoning Province,P.R.China
   邮编:121001 电话:(0416)4673073 Postcode:121001 TEL: +86-416-4673073